第二百六十一节(1/2)

“衙内老爹是县老爹的独苗,现在已经是国子监上舍(国子监相当于大学,上舍相当于大四下学期)了,哎呦,了不起,不久就是举、进士,没几天啦。”

陶妈妈洋洋得意的说道,其实李衙内不过是个老书生,若能考上举,怎会等到现在。陶妈妈不管这个,忽忽悠悠就把一个大四学生吹成国家部了,“衙内老爹讲仁义,满腹文章,诸子百家,无不通晓,谁欺负你说个名,弄县里怎么拶打随你便——”

孟玉楼毕竟是,常年在宅大院搞不清科举的事,听陶妈妈的话,心里便安心了几分,“他老家离这里不远吧?等任满离去,万水千山家也要跟去不成?”

“哦?啊~哈哈,娘子你问着了。近着呢,北京真定府枣强县,过了黄河才——六七百里,啊~呵呵。”

说道最后,陶妈妈自己圆不下去了,慌着说道,“他老家呀,田多宅广,骡马成群,无数,你若是过去,做了正房,将来他得了官,娘子便是五花官诰,坐七香车,为命,你说好不好?”

这番言论勾画出一个美好的未来,尽管路途是千里之外,其他方面孟三娘子满意的不得了,越听越高兴,“兰香拿点心给保山吃。”

点心上来,陶妈妈也不客气,俨然一个有功之臣,把嘴袋,嗖嗖扔小点心,撑得直翻白眼。孟玉楼讨好道:“保山你别怪我盘问。你们媒说谎的很多,我也是被骗怕了。”

陶妈妈吧唧着嘴:“嗯嗯——”

一旁的月娘哑无言,事实上她无话可讲,孟三娘心思哪,感嫁我们家纯属被骗。嘿!看这俩乐的,我——月娘第一次觉得,她这个大娘子什么也不是,西门庆,你都看到了吗!

正思索间,孟玉楼已经寻傅伙计写婚贴了,这是明朝时的规矩,男方求亲之后,要写婚贴(上写方生辰八字)找媒送过去。

孟玉楼不仅准备了婚贴,直接取出一个大红缎子让陶妈妈带去,万事俱备只欠媒方的媒)了!

终于到月娘说话,她快憋死了,“当初薛嫂做媒,如今还是请她带婚贴去,两个媒一块回见那边,这才是礼。”

很快玳安找来薛嫂,月娘讲明心意之后,薛嫂、陶妈妈两个媒婆前往衙门。

孟玉楼心中惴惴不安,尽管她讨厌薛嫂,但是这一次她的幸福寄在薛嫂身上了。婚贴!婚贴千万不要出问题!

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尽管孟玉楼答应了,关键还是衙内的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