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(2/3)

主刘煌兄则更是像西门庆大官,夜夜笙歌追欢逐乐。

有时候我他妈也纳闷儿,很多所谓的“品”、“优秀”影视作品还就是这批手里捣鼓出来的。

说及当今京城的所谓“主流”生活圈儿,除了政界、商界就是影视界,正是权、钱、色三足鼎立,密不可分。在豪奢的酒肆饭馆和夜总会,官员、老板和戏子经常勾肩搭背彼此称兄道弟,认哥认妹的,彼此手里都有互相吸引的资源,组合好了就能名利兼收。

刘煌出道时,手里并没有多少钱,但他在电视台广告部建立的关系资源帮助下迅速打开了局面。当时在影视圈混的还可以玩空手道,我戏称为“三扎”首先是扎本子,从作家手里拿下小说的改编权;然后扎,找知名的导演和大腕演员,说自己手里的本子如何好,引得家动心答应出马;最后是扎钱,找老板投资,很多国企民企的老板一看有名导名角出场,加上酒桌上美洋酒攻势,扔个三、五百万跟玩儿似的。

不过如今时过境迁,由于这个圈儿太过风光,六都往里趟,最离谱时电影学院烧锅炉的临时工也自称制片在外骗钱骗色,不少圈中更是搭起五花八门的台班子,像王朔、刘恒、刘震云等作家的好小说差不多都被拍完,中央戏剧学院的戏文系学生就成了支撑影视剧编剧的生力军,这样阅世不就凭大量扒好莱坞和剧韩剧节整出来的剧集习作,使很多不知浅的傻冒老板赔了个光。

在这个产业链条上最没风险的依次是演员(特指大腕)其次是导演、编剧,如今电视剧不是什么老板都能玩得起的行当,制作费每集动辄四、五十万元,其中大部分是被大腕演员拿走,像陈道明、葛优、张国立等一线明星的戏码是每集十五万,他们领衔的戏很少有赔钱的,由于刘煌和陈道明是麻将桌上的好友,他服每集十二万陈道明也很爽快地应承捧场。

编剧则是个苦差事,价码依气而定,高的每集3万,顶到天则是5万,低的刚出道的雏儿只能拿到万儿八千。有些自命清高的文为挣钱,初下海做编剧时很不适应,因为经常碰到制片为了省钱要改场景、或者大腕和小为了戏份要改剧的事,常常自嘲连婊子也不如……至少家还有选择嫖客的自由。

由于竞争激烈,题材的选择慢慢成为制片最为重视的环节,聪明者就网罗一些相关行业的外脑作智囊,判断当下的社会流和风向,揣测观众的欣赏习惯及味变化,剧本策划在行内俨然也成为一种职业。

眼下,我们正建议刘煌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